- 2019-11-26 ?
- 2019-11-26 ?
- 2019-10-16 ?
- 2019-10-16 ?
- 2019-10-16 ?
- 2019-10-16 ?
- 2019-04-03 ?
- 2019-03-19 ?
- 2019-03-19 ?
- 2019-03-19 ?
- 聚焦兩會|共和國是紅色的!習近平今年兩會這樣談“初心”
- 海為新能哈密風電場如期并網發電
- 海為新能張北縣光伏扶貧發電項目順利開工
- 還在迷信洋貨?咱自己的液貨系統多項性能指標優于進口品牌
- “嘿,sir,開門”——新一代藍牙智能門鎖,他的名字叫派瑞
- 高大威猛的“鋼鐵巨人”屹立在的黎波里港,成為新地標
- 既有顏值,又有內涵!國內首艘自主知識產權牲畜運輸船交工啦!
- 南通中遠船務“希望6號”圓筒型FPSO完工開航
- 全球首艘駁船式FSRU在惠生海工出塢
- 中國首艘自主建造極地科考破冰船正式開工 預計2019年建成
- 江蘇華滋海工:C罐“巨無霸”合攏 全球首制85000立方米運輸船2018年底
- 中國新極地考察破冰船將于年底開建
- 我國首艘自主設計建造客箱船下水
中國船舶第七一三研究所創建于1963年4月,坐落在河南省鄭州市,是專業從事機電成套設備研制和工程應用的國家重點研究所。
50多年來,七一三人不舍追求,攻關克難,出色完成了多項國家重點項目,為國防裝備現代化建設做出了突出貢獻,先后獲得國家、國防科工委、省部級等各類科技獎勵400多項,其中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3項、一等獎5項、二等獎8項。進入新世紀,七一三所在集團公司發展戰略的引領下,全面實現了三個跨越:產品構成由配套設備向系統總體的跨越;能力建設由單一能力向數字化綜合能力的跨越;體制建設由傳統研究所向多種經營、協同發展的高新技術企業的跨越。
近年來,七一三所按照“軍民融合”戰略要求,在確保完成軍品科研生產任務的同時,積極發揮軍工技術優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化工作。目前民品產業已形成以戰略新興產業(新能源)、動力與機電裝備、海洋裝備、生產性現代服務業四大板塊為支撐的產業發展格局。主要產品包括風電/光伏發電配套裝備、軌道交通站臺屏蔽門/安全門、智能立體車庫、特種車輛、車輛超限超載治理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智能建筑系統等,可實現系統成套集成化、型號系列化以及差異化定制。
七一三所擁有一流的科研人才隊伍和完善的配套保障能力。擁有職工1700余人,國家級、省部級突出貢獻專家、技術能手31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2 人,研究員75人,高級工程師300余人,博士、碩士研究生340余人。在專業領域,擁有3個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所區按功能分為管理總部、高科技產業園、金梭路園區、綜合性試驗場等區域,總占地千余畝。科研設計手段全面實現三維建模及仿真,產品數據實現集中管理和資源共享,并逐步向數字化協同設計發展;建成設備齊全、功能完善的基礎性實驗室20多個,具備多學科及大中型外場試驗測試能力,試驗驗證設施條件向系統化、專業化、規模化發展;裝備生產實現批量裝配、集成調試,逐步構建起以高端數字制造平臺和精密加工技術團隊為核心的大型精密制造能力。
展望“十三五”,七一三所將在中船重工集團公司的堅強領導下,以集團公司戰略目標為指引,以“支撐國家戰略、引領行業發展”為使命,深化改革、強化創新,全力推進研究所持續更大的發展,建成國際知名、國內一流的創新型高科技集團。
我所自2008年進入風電行業,現已投資建設兩個風電場,并實現并網發電,裝機容量10萬千瓦,累計發電超過5億度。通過投資開展新疆風電場建設,帶動我所風機基礎施工、風電配套設備等產業的相關發展,同時在風場建設中引進預應力風機基礎設計施工技術,消化吸收后對傳統風機基礎施工方法進行革新,實現大直徑整裝式金屬波紋筒、高強度錨桿組件等風機基礎關鍵部件國產化,形成了以關鍵部件制造為核心的完整的風機基礎設計、施工能力和風電場建設總成配套能力,搭建了以風電場建設為核心,以風電配套裝備、風機基礎施工及配套裝備和風電場綜合監控系統為支撐的風電產業鏈。
懸臂起重機:用于風力發電廠、風機設備維護及保養時備品備件的運送。也可用于有較高提升高度要求的其它場合。
助爬器:風機塔筒助爬器屬于風力發電機組輔助配套設備,可以減輕維修人員攀爬梯子時的體力消耗,提高攀爬作業的安全性。
風塔電梯:HSTT系列鳳塔電梯引入了電梯成熟技術,將安全、舒適融入其中,是風電機安裝維護工程安全和高效的保證。
圖片新聞
七一三簡介
業務范圍
集團新聞
七一三新聞
行業新聞
品牌工程